第一批被DeepSeek取代的打工人,正在疯狂出现

第一批被DeepSeek取代的打工人,正在疯狂出现

龙宫府 2025-02-25 娱乐报 3 次浏览 0个评论

兵临城下

2025,开年即暴击。

大年初九,一份聊天记录在社交平台广为流传。" 韩束 " 母公司上美股份创始人吕义雄在工作群部署" 用 AI 替代人工 ",各部门裁员的比例赫然在目:

法务部门 50% 的人要淘汰,只留 20% 能用 AI 的人;

客服部门 95% 的人要淘汰,只留 5% 能用 AI 的人;

新品创新中心70% 的人要淘汰,只留 30% 能用 AI 的人以及工艺把控的人;

内容创新部门80% 的人要淘汰,只留 20% 能用 AI 的人,一个团队做出 20 个团队的活。

第一批被DeepSeek取代的打工人,正在疯狂出现

尽管其后来回应 " 不是裁员,只是有些地方加人,有些地方减人,让运营更科学化,更有效率 ",但这无疑也变相承认了一些人终将被替代的现实——赤裸裸的 " 适 AI 者生存 "。

曾为 DeepSeek 逆袭 ChatGPT 而振臂欢呼的打工人,没有想到,AI 会这么快就兵临城下,威胁饭碗。

变化之迅猛,可能比很多人想象的更剧烈。

活都让 AI 干了,普通人还能守住工作吗?

电视台一定需要主持人吗?

餐厅一定需要厨师吗?

医院一定需要医生吗?

汽车一定需要人开吗?

去年,我们还在思索答案。今年,杭州新闻联播主持人已经在 AI 的替代下,回家过了个春节;北京海淀的孩子已经去公园里买了个机器人烙饼;广东一个患者已经拿起 DeepSeek 治疗方案质疑上了自己的主治医师;远在大洋彼岸的山姆大叔坐着特斯拉的 Robotaxi Cybercab,抛弃对 " 老司机 " 的执念 ……

第一批被DeepSeek取代的打工人,正在疯狂出现

春节档《杭州新闻联播》AI 主播上线,图源:杭州综合频道

随着 DeepSeek 火遍大江南北,财经作家吴晓波开始自我反省:吴晓波,你干得过 DeepSeek 吗?

被称为 "ChatGPT 之父 "、OpenAI 联合创始人奥尔特曼更是断言:我的儿子,未来一定不会有 AI 聪明 ……

从 ChatGPT 的隔岸观火,到 DeepSeek 的贴身肉搏,我们正在经历人类史上最剧烈的生产力革命。

" 今天我们看到的所有电商平台,服装类的头部企业,比如男装里的雅戈尔、威克多,女装秋水、三彩、江南布衣,80% 的图片、视频的背后,都不是人工制作,拍摄、美工、剪辑、排版、运营,都已经 AI 被替代。"AI 商业化的清华创业者武彬说。

这些曾养活无数小镇青年的岗位,正在被 "AI 员工 " 批量收割。

做餐饮品牌运营的 " 韦小宝会发光 " 更是毫不犹豫地卸下温柔的面具:

"我们裁掉了所有的编导和文案"——因为 DeepSeek 的效率,实在太高了。她以 3 分钟做出来的哪吒设计图举例:

" 第一,如果用人来做这件事情,效率肯定没有那么高;

第二,我不可能让我的设计随传随到,比如我在凌晨三点、凌晨四点,我让他给我设计一个图,他肯定会大骂我;

第三,还不要那么多的钱 ……

永远秒回的 AI 助手,从指令到成图、成文,最终成本可能仅需 0.3 度电,动辄上万的人力成本曲线,望尘莫及。

就连每天录一个音频、每周参加一次大型活动、每月赴几家大企业调研、每年出一本书的财经作家吴晓波,也没有躲过 AI 凶猛。

他没有想到,DeepSeek 仅用了十几秒,就模仿自己洋洋洒洒地写出了一篇《2018:潮水退去时》的长文,用的也是编年体的文体方式,小标题 " 黑天鹅掠过太平洋 "、" 水中的大鱼 "、" 裂缝中的光 "、" 沸腾的烟火 " 不仅很有文采,而且都是其在年会或者专栏用过的词语,非常 " 吴晓波 "。

第一批被DeepSeek取代的打工人,正在疯狂出现

图源:吴晓波频道

人们曾经认为,这一轮 AI 冲击波主要影响文字、视觉设计相关的工作者。比如去年的时候,麦肯锡全球研究院指出,受生成式 AI 影响最大的前十大职业分别是:

1、客户服务与销售

2、秘书与行政助理

3、IT 与软件工程师

4、网页与数字界面设计师

5、写作者、编辑、作家

6、会计与审计员

7、口译与笔译员

8、法律专业人士

9、新闻分析师、记者与新闻工作者

10、财务分析师

第一批被DeepSeek取代的打工人,正在疯狂出现

然而,人们突然发现,事情好像没有那么简单。AI 带来的冲击,很可能是全方位的。

第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重灾区,居然是白衣天使。

就在这几天,广东一个医学博主 " 孤芳自赏 " 爆出,自己的患者拿着 DeepSeek 给出的治疗方案来质疑自己。

气得医生又查了一遍指南,结果发现,指南更新了,DeepSeek 才是正确的 ……

第一批被DeepSeek取代的打工人,正在疯狂出现

浙大二院胸外科主任医师范军强也发了一个 DeepSeek 可以看肺结节的视频表示,DeepSeek 不仅结果 " 和临床非常接近 ",还指出范医生给出的信息 " 磨玻璃的结节 " 过于模糊,到底是 " 纯磨 " 还是 " 混磨 " 需要进一步明确,相当严谨。

四川某三甲影像科主任发长文担忧同事们的职业前景,"AI 一分钟能读成千上万张片子,细微的地方也能识别出不同,我们医生仅靠手、靠眼,无论如何也是比不上的 "。

产生变化的还有人们对工具的包容度。过去人们用百度看病是嗤之以鼻,如今 DeepSeek 的结论却是逐字学习。

甚至有患者看完医生诊断和 DeepSeek 结果一致后,夸的不是 AI 厉害,而是医生专业负责,魔幻的现象令医生 " 感觉离下岗的时间不远了 "。

第一批被DeepSeek取代的打工人,正在疯狂出现

图源:抖音

第二个意想不到的重灾区,是写字楼里光鲜亮丽的白领们。

这个曾让无数高校毕业生趋之若鹜的殿堂,如今不得不接受一个现实,工资六位数的就业市场正面临 " 白领衰退 " 潮,LinkedIn 数据显示:

IT招聘人数下降了 27%

质量保证职位下降了 32%

产品管理下降了 23%

项目管理下降了 25%

曾经被认为最抗衰退的工程师职位也下降了 26%

去年浩浩荡荡的科技巨头裁员潮,便是白领衰退的一个时代注脚。

根据裁员追踪机构 Layoffs.fyi 提供的数据,全球科技公司至少裁员了 14.9 万人,比如 IBM 不仅裁员还暂停招聘,其首席执行官 Arvind Krishna 表示,要用人工智能取代 8000 个岗位工作

端 " 金饭碗 " 的金融圈同样如此,外有行业格局重塑,内有人员结构优化。根据 " 券商中国 " 的统计,从去年 11 月至今(截至 2 月 14 日),共有 36 家券商研究所出现减员,其中有 6 家减员数量偏多。

西部利得基金经理翟梓舰判断:" 未来金融行业可能会出现更多专注于开发和优化 AI 系统的专业角色,而一部分传统的职能有可能会减少。" 传统的岗位需求,正是当下一些金融人手里端的数据处理、文档处理的饭碗。

归根结底,工作跟 AI 的技术匹配度越高,即更数字化,更有规律性,更能够被 " 标准化 " 的工作,就业需求就会越低。

就像当年淘宝颠覆实体经济,美团重塑用餐场景一样,真正的 " 对手 ",总是以不可预测的方式出现。只是这一次,发起的不是针对某个行业的冲击,更像是整个社会运行基座的重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研究认为,AI 将对全球近 40% 的就业岗位产生影响,其中发达经济体约60%的工作岗位受到 AI 影响。

海外专门从事人工智能研究的 Epoch AI 也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认为受 AGI 影响:

在未来20年内,人类工资跌破维持生计水平的可能性大约为三分之一

在未来100年内,人类工资跌破维持生计水平的可能性为三分之二

第一批被DeepSeek取代的打工人,正在疯狂出现

因为与工业化、自动化浪潮只是替代部分体力劳动过程,AI(含 AGI)取代的人将包括体力任务、脑力任务在内的大多数人。

因此,未来工资低线将不再由人类生存水平决定,而是由 AGI 的能量需求决定。显而易见, AGI 的能量需求可能远低于人类的能量需求,毕竟人总是会感到倦怠,而 AGI 可以永远运行。

这份悲观的报告显然认为,AI 夺走的不仅是加班时间,甚至还会威胁到人类的生存权。

事情,真的如此严重了吗?

其实,也有很多乐观的声音。正如华为老爷子任正非所说," 这个时代一定会降低对人力的需求,但是创造的总财富增加了,可以养活被裁掉的人。被裁掉的人不干活,少拿点钱;干活的人多拿钱。社会总价值由于技术进步是在增加,而不是在减少。"

就像汽车的出现,虽然干掉了马车夫这个职业,但也创造出大量的司机岗位。马车夫如果学会了开汽车,依然能发挥自己熟悉地图、服务客户的优势。

据央视财经,截至 2024 年 12 月,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的用户规模达 2.49 亿人,占整体人口的 17.7%。随着人工智能产业的快速发展,相关人才需求依旧是一片蓝海。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到 2030 年,中国 AI 人才缺口将高达 400 万。比如 " 深度学习算法工程师 " 相关职位,年薪百万也是家常便饭:

Momenta 的 " 资深深度学习算法工程师 " 年薪范畴是 70 万元~112 万元

Boss 直聘的深度学习优化专家年薪范畴是 96 万元~112 万元

英伟达深度学习职位年薪范畴是 78 万元~110.5 万元

还有入行门槛不算高的人工智能训练师,比如数据标注员,通过采集处理图片、语音、文本、视频等原始数据,并标注成人工智能可以理解的结构化语言,将 AI 训练得更 " 聪明 "。

第一批被DeepSeek取代的打工人,正在疯狂出现

图源:Boss 直聘

邢开瑞便是一位利用 AI 的创业者,在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县级市里,一间约 170 平方米的办公室和 12 名数据标注员,是他云南凯瑞科技有限公司现有的全部家当。

根据南方周末的报道,2024 年整个 12 月,邢开瑞都在热火朝天地筹备新的数据标注基地,以每年二十多万元的价格租了一栋四层小别墅,预计招聘 200 名数据标注员。" 现在到处都在裁员,我还在特大规模招人。" 对于未来,他更是信心满满:

" 未来人工智能发展需要用到的训练数据涵盖各行各业、千奇百怪,是我们想象不到的那种多,数据标注短时间内肯定是不会消散的。"

邢开瑞相信,只要人类存在,就会发展人工智能;只要人工智能发展,就需要人来训练;只要需要人,他就有钱赚。

类似的岗位还有很多。艾媒咨询 2024 年发布的《2024 年中国企业智能化发展人才需求调研》结果显示,高达 91.3% 的受访企业面临 AI 人才缺乏的问题。具体岗位上:

AI 数据工程师、AI 机器人工程师、AI 算法工程师、AI 产品经理、AI 教育培训人员五类岗位的需求量最高,占比分别为 29.6%、28.3%、27.1%、26.9%、26.3%。

此外,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在 AI 时代,人类个体的思考变得更有价值,意义重大。

正如控制论之父维纳在《人有人的用处》所说,如果我们不去追问和思考 " 要做什么 ",而是任由机器和机器的设计者把我们嵌入到生产流水线上,那么人也就变成了机器的一部分。

AI 同样逃离不了互联网工具的弊病:只负责信息呈现,不负责判断对错。只不过,过去是信息茧房,而现在可能是谎言矩阵。AI 可以做出无数推演和梳理,但没有办法最后代替人来决策。

或许,真正的危险,从来不是机器觉醒,而是人类放弃思考。放弃进化的人类,才会沦为数字文明的化石。

参考:

南方 · 周末:县城里的数据标注员:" 有多少智能,就有多少人工 "

文化纵横:时至今日 , 谁还记得创造 AI 不是为了资本 , 更不是 " 替代 " 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 智谷趋势 Trend",作者:知远,36 氪经授权发布。

转载请注明来自小白菜,本文标题:《第一批被DeepSeek取代的打工人,正在疯狂出现》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