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GDP十强市出炉:长三角占一半,这三个城市首次突破20万大关

人均GDP十强市出炉:长三角占一半,这三个城市首次突破20万大关

时光鸡 2025-02-24 实时报 8 次浏览 0个评论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阿力米热

全国人均 GDP 十强城市,又洗牌了。

时代周报记者根据各地统计局公布的 2024 年经济运行数据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 2023 年各省的常住人口数进行粗略计算,人均 GDP 前十强城市分别为鄂尔多斯、克拉玛依、北京、无锡、上海、榆林、深圳、苏州、常州、南京。

具体来看," 家里有矿 " 的鄂尔多斯依旧霸榜首位,人均 GDP 达到 28.65 万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近 3 倍。同样是能源型城市,克拉玛依以人均 GDP27.13 万元紧随其后,位居全国第二。

此外,人均 GDP 超过 20 万元的城市有 7 位,分别为北京、无锡、上海、榆林、深圳、苏州、常州。这其中,位于东部沿海地区的深圳、苏州、常州表现令人瞩目,均在 2024 年一举突破 20 万元大关。

人均GDP十强市出炉:长三角占一半,这三个城市首次突破20万大关

在各城市的你追我赶之中,2024 年深圳人均 GDP 跑赢苏州,从全国第七升至第六。

若从增量来看,哪些城市在加速领跑?数据显示,2024 年鄂尔多斯增量最高,较上年增长约 1.37 万元。其次为克拉玛依、北京、深圳和上海,增量均超过一万元。

长三角占半壁江山

从区域的角度观察,在人均 GDP 十强城市中,长三角地区占据了半壁江山,分别为无锡、上海、苏州、常州、南京。

其中,无锡人均 GDP 位居长三角地区榜首,约为 21.69 万元;上海排名第二,约为 21.67 万元;苏州、常州、南京分别为 20.62 万元、20.11 万元、19.37 万元。

长三角地区为何 " 含金量 " 如此高?上海城市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教授曹贤忠在接受时代周报采访时指出,这与长三角地区的区域协同发展密不可分。

具体来看,长三角地区 GDP 占据全国 1/4,在整个长三角区域形成了比较稳固的 " 金字塔 " 型城市体系,拥有超大城市上海,也拥有苏州、杭州、南京等万亿规模城市,同时还有一些欠发达地区。

" 这样的城市体系有利于城市分工和产业分工,形成比较紧密的城市网络体系,推动城市发展。以新能源汽车制造为例,上海能提供芯片、软件等核心组件,江苏提供动力电池为汽车提供动力源,浙江提供一体化压铸机,安徽则整车组装。" 曹贤忠说道。

与此同时,长三角地区注重创新,拥有丰富的创新资源,如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国家重点实验室,政府还出台了系列创新政策,涌现出大量标志性的创新成果,催生新的经济形态,带来新的增长点。

人均GDP十强市出炉:长三角占一半,这三个城市首次突破20万大关

上海城市风光 图源:图虫创意

河海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奇洪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无锡、苏州、常州得益于新能源、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海工造船等科技制造业的产业发展,GDP 增长表现乐观,因而人均 GDP 表现抢眼。

以长三角地区人均 GDP 最高的无锡为例。数据显示,2023 年无锡集成电路规上产业产值达 2400 亿元,全国城市排名第 2。设计、制造、封测 " 核心三业 " 规模约占全省一半、全国八分之一。

不止是国内市场,无锡的集成电路产业在海外市场同样表现亮眼。去年,无锡出口高附加值的机电产品 3537.4 亿元,占全市外贸出口总值的 70.2%。其中,集成电路出口增长 20.1%。足以看出无锡集成电路发展迅速。

值得一提的是,2024 年苏州和常州的人均 GDP 均突破了 20 万元大关。曹贤忠分析称,这一成绩的取得,也得益于两地找准了产业的突破口。

常州在新能源整车、新型电力装备、光伏等行业领域积极发展,其光伏产业规模已接近全国总量的十分之一,新能源领域的投资热度居全国首位,且在优质企业排名中位列全国第五。苏州则因紧邻上海,有效承接了上海的产业转移和技术转化,尤其在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纳米技术和人工智能这四大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 此外,常州和苏州非常重视招商引资和人才招引,纷纷出台了多项举措吸引高质量企业和高层次人才入驻,也对经济发展的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 曹贤忠说道。

资源型城市能坐稳吗?

除长三角地区占据多数外,人均 GDP 前十强城市还呈现出什么特性?细分来看,可以分为两类,资源型城市和中心城市。

在人均 GDP 十强榜单中,如北京、上海、深圳、南京等,这些城市作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汇集了丰富的行政资源、经济实力和科教资源,其经济发展水平长期处于全国前列。

" 尽管近年来,这些城市的人口流入已趋于稳定,甚至还出现了人口数量下降,但服务业比重高,且有高科技产业加持,人均 GDP 继续保持高位。" 刘奇洪说道。

资源型城市方面,鄂尔多斯、克拉玛依、榆林都为资源型城市,其经济发展主要依赖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产业。通常来说,这些城市的人口变化稳定,人均 GDP 主要取决于资源的可开采量、当年开采量以及当年能源的销售价格。

不过,刘奇洪认为,虽然资源型城市生产了大量的煤炭、石油,但开采的产业链不在当地,资源惠及当地居民占比较少,导致人均收入差距大。" 另一方面,清洁能源在能源供应中的占比增加,对传统煤炭能源的依赖程度降低,天然气、煤炭等资源价格有下降趋势。"

这也意味着,未来,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本的降低,资源型城市的人均 GDP 或将被赶超。

人均GDP十强市出炉:长三角占一半,这三个城市首次突破20万大关

内蒙古鄂尔多斯城镇风光 图源:图虫创意

在这方面,不得不提深圳和榆林这两座城市。从 GDP 总额来看,两城有着约 2.9 万元的差距,但人均 GDP 层面上,两城之间咬的很紧,2024 年榆林超过深圳 2394 元。那么,照当前的发展趋势,深圳赶超榆林还要多久?

" 我认为深圳在未来 1-2 年会超过榆林,主要原因在于深圳人力资本水平高于榆林,且当前布局的未来产业的成效会陆续显现,从 GDP 和工业产值增速、人口规模增速之差来看,深圳的经济总量增速与人口增速之差,高于榆林,这也为深圳人均 GDP 超越榆林提供了条件。" 曹贤忠说道。

对于深圳来说,榆林并不是唯一的竞争对手。尽管 2024 年深圳人均 GDP 超过苏州,但两者之间仅相差约 608 元,且苏州的潜力也不容小觑。

具体来看,2024 年深圳的经济总量及工业总产值高于苏州。在产业结构上,深圳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金融、物流、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的多元化格局,全社会研发投入高于苏州。

反观苏州,其千亿产业数量超过深圳。按照工信部划分的 41 个工业行业大类中,苏州有 11 个产业总产值超过 1000 亿元,在千亿产业数量上,苏州千亿产业数量仅次于上海,且高于深圳,位居全国第二。

而苏州的千亿制造业产业数量越多,也意味着支撑这个城市经济发展的利器越多,产业竞争力也越强劲。

转载请注明来自小白菜,本文标题:《人均GDP十强市出炉:长三角占一半,这三个城市首次突破20万大关》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